淘石记:探秘溪口四和景文石
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年都期盼着国庆小长假的到来,七天的假期想想都让人兴奋,我们一家又可以出去游玩啦。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溪口镇四和村-捡石头。
今日秋高气爽、阳光明媚。远处湛蓝的天空中洋洋洒洒点缀着几朵飘飘悠悠的云彩,山峰层峦叠嶂,林木苍翠依旧,被群山环抱的山里民居星星落落地散布在河流和道路两旁,偶尔传来阵阵捣衣声,为本就万籁俱寂的山林间增添几分幽凉与空寂。一山一水一尘世,一草一木一轮回。我们似乎无法抗拒大自然的无穷魅力,它赋予万物以生灵,大到山川河流,小到一花一石。它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我们,身处大千世界的我们显得如此渺小,似江河里的一粒沙。沙子虽小,但经历流水的淘净,在阳光下也同样熠熠生辉,就如同景文宝石般迷人。
古人言:“花如解语还多事,石不能言最可人。”这话用在“景文石”上也最恰当不过了。景文石原名叫“锦纹石”,距今约四亿多年,其石质属泥质砂岩,一九九四年春天,酷爱奇石的美学泰斗王朝闻先生实地考察并鉴赏了此石时说道:“此石只有深浅二色,既缺乏织锦般的辉煌,也缺乏雨花石般的闪亮。所以把“景”当着动词而不是形容词来理解,当作千姿百态、拙中见巧的双河卵石来之美的概括,似更有助于掌握它那神奇之美。
景文石的特点,主要是在米黄色或青白色的地子上,以朱红色的点、线、面,勾勒出丰富多彩的、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画来。其画面简洁凝重,内容丰富,让人们一目了然,人物,动物,草木,山水,应有尽有。其画面有的浓墨重彩,有的清新细腻如工笔,有的凸起于石表如浅浮雕。
听闻山里人家的说辞,如果要寻好石,还要继续往前走,直到河流的尽头。我们便驾车继续前行。路上,父亲向一位常年在此寻石的熟人打探到要沿着这条水泥路一直前行,直到水泥路的尽头,那一带藏有好石的几率更大。我们便一路驾车到水泥路的尽头,几间简单朴素的山里小屋赫然显现。
下车后,我们朝着泥土地走去,跳到被繁密枝桠遮掩的沟壑里寻石。最终也未寻到出彩的石头。那位常年采石人估计是要让我们去更深的山林处,带着一些工具,去山边沟壑里,穿越荆棘的丛林,剥开泥土的掩盖,寻找景文石。因为这些河流里的石头早就被人们寻了个遍。其实,我们也并未当真,更多的趋于好奇和兴趣,也没带什么工具。而住在道路尽头的山里人家告诉我们这里没什么好的石头,沿着来时的右岔路旁的大河之中也许会有。这位山里人家非常热情善良,还为我们送来了热茶。与她交谈片刻,了解到原来他的儿子也是一位“藏石人”。走进里间的小屋,里面摆满了形态各异,纹理奇特的景文石,还有从其它地方采来的太湖石。令我们叹为观止。
据说,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收藏景文石。也有一些以卖石为生的人家。如果想寻到好石,最好是在一场大雨过后,一些隐藏过深的景文石会随泥沙被雨水冲刷而出。这位人家也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了她家里自家种植的云雾茶,以及自产的农副产品。我们也记下她的联系方式,将来需要的时候,也可以随时采集。
离开后,我们向着右岔路出发,行驶一段距离后,便把车停在路边。去路旁早已干涸的大河里寻石。这一次,的确小有收获,寻到了几块形状、纹理奇特的石头。有些表面如层峦的山峰,有些纹路复杂、色彩各异,有一种说不出、道不明的美感。据当地人所说,淘石的话,就要寻找那种纹路复杂多样的石头,外观形状到不那么重要,最终经过打磨、修造,可以更显更加美观与奇特。经过一个多小石的探寻,我们寻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美石便离开了。回程的路途中,去了一位卖石人家,观赏到了那些真正价值不菲的景文石。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竟可以在一块普通的石头上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与形状,毫无人工的修饰,也可以显得如此逼真,颇有意境。这也许就是自然的魅力所在吧。
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一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,溪口四和我想我们还会再来,等叶子黄了我们再见...